
可以發文了:-)
大家可能知道,我除了主力機以外,還有一臺用來隔離跟測試用的小主機。雖然使用上都沒有問題,但是因為裝在很緊湊的小機殼裡,所以一旦電腦運作起來就會積熱不散,所以我一直想幫它換個家。正好大飛近期推出了這款鏡之島,有兩面都是玻璃,對習慣單面側透機殼的我相當新鮮,所以就決定把它當作電腦的新家。

紙箱以M-ATX機殼來說蠻大的,外側印刷很帥,是會讓送貨大哥羨慕的。

泡棉的四個角落都有加上L形的紙板增加防撞效果,加分!

機殼在包裝內是朝下擺放的~

機殼兩側都有小把手可以輔助拆裝,除了比較好施力以外,也比較不用擔心玻璃印到指紋,不過前面的玻璃面板就沒有小把手,大概是考慮到外觀吧,不過不會因此難拆。

玻璃的保護膜上有個簡易說明的貼紙,非常容易理解,但是打開玻璃需要一點力氣,剛開始會怕怕的,但是多拆裝幾次就變得莫名紓壓。實際用游標卡尺測量玻璃厚度約2毫米,所以不太可能被折壞。

機殼有附配件盒,除了必要的螺絲以外,還送一些束帶,甚至有一塊用於擦拭玻璃的眼鏡布,不愧是主打景觀的機殼。

我原本以為機殼沒有A柱是為了開放性的外觀,沒想到組裝的時候意外發現一個小優勢: 手部可以自由移動,不論手臂大小都能輕鬆伸進機殼深處進行組裝。

裝上主機板之後,就是最花時間的整線環節。雖然我的小電腦是直出電源,但是實測裝上HDD槽後,還有超過28公分的電源空間,比官網標示的27公分長。

機殼背面測量結果顯示有超過23毫米的整線空間,不但可以容納編織電源線,也放得下燈光控制器,但是要注意不要影響到側面風扇,否則會影響散熱效果,不過風扇跟整線區之間有隔板,除了可以避免線材卡到風扇之外,也多一層防塵效果。

機殼背面可以容納一個2.5吋SSD,下面則可以選擇裝兩個HDD或一個SSD。

如下圖,有貼心直接標示螺絲位置分別是用來裝HDD或SSD,不需要看說明書。

接下來看看機殼的通風與防塵做得如何。頂部是使用這種二成二的孔,看起來很像起司。雖然洞蠻大的,但是內側還有一層防塵網,所以防塵效果應該很好。

我很喜歡的地方就是拆裝都不需要工具,是可手轉螺絲,而且是不會脫落的設計,所以對我這種常常組到一半弄丟螺絲的人來講簡直就是救贖。順帶一提,背面得SSD槽也是這個螺絲。

拆裝防塵板的過程中,發現四個角都是上圖這種稜角設計,除了比較不會刺人以外,給人一種不失方正卻又不單調的感覺。

後來發現電源艙上方也是這樣的稜角設計。

機殼背面有兩區散熱開孔,做工精細,不但視覺上相當俐落,就算手指劃過也不會割到。

機殼下方的防塵網跟上面不一樣,是用強力磁鐵的。另外,外側有箭頭標示機殼前方。方向反了可是裝不上去的!

在進到最讓我期待的開機環節前,先來仔細看看它附的風扇。三個風扇是可以串聯的,總共只需要接ARGB與PWM各一條到主機板上。

如果你要額外選購風扇,要注意側邊兩顆風扇是反向的,燈光是朝內的,裝在側面時比較好看。市面上這種風扇普遍比較貴,所以我很高興機殼本身就有附。

兩片玻璃都是有稍微燻黑的,可以讓內部零件更融入機殼的黑色風格,不過不用擔心,沒有黑到驗車不會通過。

這次轉移過程相當順利,果然搬到新家後給人的感覺不像我那原本的老電腦。點燈後才發現,除了扇葉發光以外,四個角還有斜45度的燈光,呼應了前面提到的稜角設計,而且跟darkFlash的logo很搭。

開機鍵上有指示燈,按壓手感跟外觀設計都很有質感。

就算關閉燈光,它強調的通透感依然很明顯,高調不失霸氣。
結尾前附上官方的規格表:

小總結: 大飛的MOTI鏡之島的重點無A柱設計,不但讓電腦外觀有相當開放的感覺,而且兼具防塵與散熱,也意外帶來容易組裝的優勢。雖然我很想買白色款,但是機殼實在白得太徹底了,我的零件不是白色系,沒辦法發揮白色機殼帶來的潔淨感,有些可惜。
你肯定在好奇為什麼標題是魚缸? 最後附上一個小玩笑,因為兩片玻璃讓它看起來很像高級魚缸,所以我拿平板播放魚缸動畫拍了一張照片,但是這又讓我忍不住讚嘆這種設計的美。
